如我国的汽车行业,以市场换技术搞了几十年,迄今未能得到发动机的核心技术。
从煤炭工业信息研究中心接到的矿井设计审批情况来看,所有煤炭企业都为未来增加产能预留了充足的空间。2009 年的高投资环境在 2010 年难以复制,受下游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结构调整以及山西复产、各地扩产等因素影响,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加大。
国家为推行节能减排,必将对传统能源行业施加税赋,用于补贴新型清洁能源。因此,当需求突然增加时,煤炭要释放产能是非常容易的。然而目前行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国内经济看,外需萎缩还在持续,内需增长动力不足,并且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例如,秦皇岛市场5500大卡山西优混含税车板价,2009年1月为560元/吨左右,回落至2008年年初的水平。
煤炭价格基本保持平稳,波动变化不大。2月以来,价格以在550元/吨~600元/吨之间震荡为主基调。以此相呼应,在本届以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经济论坛上,40个城市的市长共同签署了《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哈尔滨宣言》。
刘燕华表示,目前世界各国已展开低碳技术研发的竞争,抢占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领导权。与已经走过高污染、高排放发展之路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需要探索不一样的低碳发展模式。辛小光分析说:如果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后评价,停用两部电梯后的能耗将大大超过4部电梯同时使用的能耗。所以对于节能减排工作,应该有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
杨兆敏。2009年12月26~27日,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哈尔滨召开
刘燕华由此认为: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和环境技术、新工艺和重大装备,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技术支撑,才是在绿色经济框架下,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发展模式。两部电梯的使用频率会因此大幅提升,电耗同样会增加,同时还增加了人们的等候时间。因此,我们提出的低碳经济与发达国家讲的并不一样。除了要考虑能源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标之外,还应该加上环境效益这个定量的指标。
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从1990年到2005年,实际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降低了46%左右。众所周知,发达国家提出的低碳发展模式,是基本解决了工业化对环境的传统影响之后所倡导的新的发展模式,中国发展的低碳经济是根据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而采取的主动行动。为消除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目前国际上采用CCS技术(二氧化碳收集和储存技术)。作为地球村的成员,每个国家都要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
哈尔滨宣言:所有城市采取措施以实现减排目标从2005年算起,中国节能减排工作走过了几个阶段:政府机构搞规划、搞方案,处于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的节能减排意识形成阶段,接着是关灯、关空调管理节能阶段,然后是改换变频器,改换节电器技术节能阶段。不过,运用这项技术费钱的同时也需要能耗,折合下来,捕捉存储1吨二氧化碳就产生出0.5吨二氧化碳,也由于这个原因,这项技术遭到质疑。
每逢节能周,每个单位都制定节能措施,有的将4部电梯停用两部。辛小光分析说:如果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后评价,停用两部电梯后的能耗将大大超过4部电梯同时使用的能耗。
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在论坛上亮出自己的观点。除了依靠节约能源降低碳排量外,降低碳排量的技术巅峰则是碳捕捉、碳固定、碳转化等一系列技术。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降低碳排放:节能外还要捕捉和循环利用二氧化碳发展低碳经济在技术层面上应从提高能效和循环利用二氧化碳两个方面着手。节约能源就等于生产能源,节约能源就是创造利润。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在论坛上全面解读了中国低碳经济的全新发展模式。
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中国还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中国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降低40%到45%.可是,发展中国家还要维护自己的发展权利。他认为,抓住以能源效率提高为中心的技术体系很重要,因为能源效率提升本身就等于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
工业、交通、建筑等三大领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整个经济体系运作当中占80%到85%,在这三大领域当中强制推行节能减排技术,是今后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以此相呼应,在本届以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经济论坛上,40个城市的市长共同签署了《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哈尔滨宣言》。
中国人民银行节能办公室副主任辛小光说,比如,由于缺乏完善的后评价机制等有效机制,我国当前仍有部分节能减排项目未落到实处。所以对于节能减排工作,应该有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
以煤为主:绕不开的能源结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讲的低碳经济和技术有自己的定义和实质内容——我们主要是提高优化能源的利用方式、发展可再生利用能源及提高环境质量等,目的是为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打好基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向与会者传递了一个相关信息:清华大学提出了另一种思路,以CCCS技术把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即通过化工方法来使碳元素频繁地利用,把捕捉的二氧化碳‘封存于工业产品中。杨兆敏。这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面对的国情。
我国尚处于重工业化为主的工业化周期和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城市化中期阶段,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可以有根本转变。与已经走过高污染、高排放发展之路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需要探索不一样的低碳发展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技术创新。这是我国第一个在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领域的城市间宣言,并倡议中国所有城市在未来十年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低碳经济和技术有自己的定义、实质内容和发展模式。进入低碳经济时代后,需要科技型节能减排时,政府所发挥的力量应该更大。
刘燕华表示,目前世界各国已展开低碳技术研发的竞争,抢占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领导权。国家能源办副主任、国务院参事、《能源法》起草专家组组长徐锭明观点明确。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远没有传统技术那样大,有的方面甚至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此,在低碳技术前沿的竞争中,中国存在抢占制高点的潜力。他说:根据2000年到2020年我国能源中长期规划,在国家能源增长量中,将有一半是靠节约能源实现的。
不过,环顾全球,几乎只有中国被尴尬地夹在历史的三明治中间——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身是世界工业化历程中污染的受害者,现在却被别人看成了新兴的污染加害者。2009年12月26~27日,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哈尔滨召开
但是,并非只有全球计算机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在享受太阳能的优点。清洁能源技术咨询公司Clean Edge的联合创始人Ron Pernick认为:如果没有公用事业单位参与其中,分布式能源系统推广将很难取得进展。
改变这种关系甚至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而如今,费卢杰市的街道每晚灯火通明。